【网络中国节·重阳】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-金沙娱场城app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3/10/20 14:48:12 浏览次数:

(九月九日重阳节,图片来自网络)

    重阳,又叫做重九,顾名思义,重阳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。在传统文化中,“九”是一个大数,所谓“天地之数,始于一,终于九”。“九”是个很特别的数字,在传统文化中也特别被看重,“九”具有神圣的意思,而与“九”沾边的事物似乎都沾上了神秘的色彩。

    而九月九日这个日子,则是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,故被称为“重阳”。在古人看来这天是个大吉大利的好日子。其实农历中很多重叠的日月,都被视为含有神秘意味的日子。因而从一月到腊月,数字重叠的月日几乎全是值得纪念的节日,以此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记忆。

(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是一首著名的关于重阳节的古诗,图片来自网络)

    例如,正月正,即大年初一,其对中国人的民俗之重要性无需多言。二月二,被称为龙抬头;三月三,上巳节;四月四,文殊菩萨圣诞日;五月初五,端午节;六月六,翻经节;七月七,七夕节,又叫乞巧节……而随着时代与潮流的发展,在今天,有一些新的节日“应运而生”,例如消费的大日子双十一光棍节(当然这个节日是按照公历计算的)。

   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叫登高节,在这天人们会举行登高祈福、秋游赏菊、佩插茱萸、拜神祭祖等活动。除此之外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,时至今日,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成了重阳节日的两大重要主题。

(九月九日,登高赏秋,图片来自网络)

    那么重阳节这一节日的来历是什么呢?

    有人认为重阳节的来源之一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。在二十八星宿中,“大火”(心宿二)是古代季节星宿的标志,它在九月隐退。《夏小正》称“九月内火”,“大火”隐去,使得以其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上的参照,于是引发了古人的恐慌情绪,它的消失意味着漫漫冬天即将到来,因此,为了表示对火神的崇拜,在九月“内火”的时节,人们要举行为“大火”星送行的祭仪仪式。

     古代的祭仪情形早就离我们远去,难以窥探到祭祀的情景,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中寻找到一些古老习俗的遗痕。例如在重阳节这天,江南部分地区有祭灶的习俗,祭祀的是家里的火神,这似乎可与古代九月九祭火的远古习俗发生联系,也可以提供重阳节起源于祭火这一古老仪式蛛丝马迹的线索。

(东方苍龙七宿中心宿的第二颗星,被称为心宿二,又被称为“大火”,图片来自网络)

    在古代人们把重阳与上巳、九月九与三月三看作是相对应的春秋大节。汉代刘歆在《西京杂记》中说:“三月上巳,九月重阳,使女游戏,就此祓禊登高。”上巳与重阳对应,应该是以“大火”的出没为依据的。

    在南朝梁朝吴均所作的《续齐谐记•九日登高》中记载了一段故事:“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,长房谓之日‘九月九日,汝家中当有灾,令家人作绛囊,盛茱萸以系臂膊,登高,饮菊花酒,此祸可除。’景如言,齐家登山,夕还,见鸡犬牛羊,一时暴死。长房闻之日:‘此可代也。’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、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。”这段故事生动地描述了重阳节插茱萸、饮菊花酒的起源。后来发展到唐代,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传统节日,直至今日。

(《续齐谐记》书影,图片来自网络)

   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。另外,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,重九还是生命长久的意思,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这方面的记载,例如魏文帝曹丕在《九日与钟繇书》说:“岁往月来,忽复九月九日。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倍嘉其名,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。”重阳意味着高寿,于是在重阳节这天,人们又加上了与敬老有关的活动。

上一篇:【文明小贴士】践行垃圾分类 让文明与美好同行!

下一篇:没有了

网站地图